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暖暖韩国,精品久久二区,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97在线观看,午夜狠狠干,精品美女国产,性视频日韩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廉政頻道 >> 廉政要聞

“簡”述廉潔 | 漢代邊塞戍卒的請歸信

2024-11-18 11:06 來源:甘肅紀檢監(jiān)察網

1731884429486457.jpg

  【簡牘釋文】

640 (1).jpg

  【讀簡有得】

  此簡1973年出土于肩水金關遺址第23號探方中,呈木簡一枚,長11.6厘米,寬0.8厘米,厚0.2厘米。原簡殘斷,單面單行書寫,字跡較為清晰。寫信人、收信人不詳,信中提到,因弟幼小體弱,父親生病,請求歸家照顧贍養(yǎng)。信中流露出的焦急擔憂表現出割舍不下的骨肉親情?,F藏甘肅簡牘博物館。

  我們從出土漢簡中發(fā)現,戍卒有超期服役的現象,也發(fā)現有吏卒因超期服役而求助、請歸的信件。例如,敦煌馬圈灣出土書信《兒尚與楊掾書》,大意是說,兒尚歸期已到,卻未接到解除兵役的命令,因此求助楊掾代為詢問返鄉(xiāng)歸家的相關事宜。從這封書信可以看出,漢代存在徭役期滿不得歸的情況。

  家中父母妻兒擔心憂慮,離家的將士愁苦滿懷,戍卒在自然條件惡劣的荒涼邊郡,深受物資短缺、環(huán)境不適之苦,“若今則徭役極遠,盡苦寒之地,危難之處,涉胡越之域,今茲往而歲旋,父母延頸而望,男子怨曠而相思”。這些憂思的情感在出土書信中多有表現,令人動容。

  大人坐前耳嗟□□□可傷哉。弟少語莫□窮。難不可□□還,有連畫天田沙囊子,焉得不即日來。今月六日。騩上自□□奉上前來,受敕備至。唯□初八日□告來泉前,再拜言

  大人強□甚善。嚴寒參列,愿自將宜。真□□   □將何怨,己無能謝,兄嫂供養(yǎng)三親,萬幸。辭謝□  □弟,善供養(yǎng)大公母。敬在遠,□當念□。《敦》2393

  這是一封給兄嫂的家書,流露自己因為負擔徭役遠離故鄉(xiāng),無法侍奉長輩的無奈心情,“嚴寒參列,愿自將宜”是囑托親人寒冬注意身體,表達了對家人的關心與不舍。信件的最后辭謝兄嫂供養(yǎng)父母親人,深切地表達自己對家的惦念以及對家人的愧疚之情。這封家書真摯動人,描寫戍卒與家人兩地相思、不得團聚的痛苦。

  家庭是漢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孝文化發(fā)展到漢代成為社會化的道德準則,甚至被賦予政治色彩。漢代,子女對父母的義務包括養(yǎng)、敬與喪葬祭祀。養(yǎng)是普通勞動者通過自己辛勤勞動贍養(yǎng)雙親,父母生病,兒女在身邊侍奉也是孝道的要求。東漢蔡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自非寒暑節(jié)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于冢側,動靜以禮”,得人們稱頌。漢代統(tǒng)治者基于“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將“孝”擴展成為全社會都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

  社會教育是儒家重要的治國方針之一,宣傳道德倫理、推廣禮教,旨在教育民眾、改善社會風尚。為了教育大眾,漢政府推舉表率,以供效仿。底層少吏因孝廉獲得官方認可,即可嘉獎升遷,國家以孝悌之行教化百姓,反復教導民眾應將父母的撫育之恩、養(yǎng)育之情牢記于心,常念報答。孝的思想以各種方式貫穿漢代教育,形成崇敬孝行的社會風氣和良好的社會秩序,同時,小農社會下個體家庭也得到了維護與發(fā)展。

  這封簡牘書信表現的就是遠在邊塞的孩子急于回家探望、侍奉父母的情感,真摯樸實,沒有功利主義的色彩,觸動人心、引發(fā)共鳴。漢代的尊老文化及養(yǎng)老制度使得“請歸信”具有現實意義,可以推斷,一般情況下官方審核情況屬實后即會準予歸家。(李晶撰寫)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