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暖暖韩国,精品久久二区,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97在线观看,午夜狠狠干,精品美女国产,性视频日韩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書香隴原 >> 要聞

馬老是如何思考文學和閱讀的?——《老馬識途說》出版

22-10-31 09:43 來源:華西都市報 編輯:張?zhí)m琴

  今年108歲的作家馬識途,在其傳奇的文學之路上,除了給讀者提供了像《夜譚十記》這樣的優(yōu)質文學作品,還積累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體驗和思考感悟,很有啟發(fā)性。

  2022年6月,一本由作家慕津鋒編、馬識途著的文集《老馬識途說》,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將馬識途對文學創(chuàng)作、閱讀之道、書法本質等課題的思考進行系統(tǒng)展現(xiàn),稱得上是一部全面了解文壇傳奇馬識途文學世界的入門書。

  收入代表性文學論述

  《老馬識途說》的重頭部分為“文論”,收入了馬識途特別有代表性的文學論述,其中包括他1977年發(fā)表在《人民文學》的《信念》,1978年為《科學文藝》寫的代發(fā)刊詞《祝科學與文藝的結合》等。1980年,發(fā)表在《文學通訊》中的長篇文章《學習創(chuàng)作的體會》,馬識途系統(tǒng)闡述了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觀念。在文中他談到作文與做人的關系,以及“長期積累,偶然得之”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寫不出來的時候不硬寫”,“放一放,不要急于發(fā)表”,“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先有人物,還是先有故事?”“要不要擬創(chuàng)作提綱?”等問題。

  1988年在《寫作》雜志上發(fā)表的文章中,馬識途則重點思考了“文學的目的”,他提到自己和作家艾蕪交談這個話題,得出的結論是:文學的目的在于追求和表現(xiàn)真善美。此外,他還呼吁大家“不要小視通俗文學”。雅文學和網絡文學之間可以互助互學,取長棄短,達到雅俗共賞。在《懷念周有光老人》中,馬識途談到他曾在北京多次拜訪周有光以及兩人愉快交談的往事細節(jié)。此外,還收入了《我和甲骨文》等文章。

  精彩語錄體現(xiàn)文藝觀

  在“精彩語段選錄”中,收錄了馬識途的諸多精彩語錄。比如他在談到作家對于文學獎時應該“以平常心對之。獲獎是上馬鐙,也可能是絆腳石。”馬識途習書多年,深有所悟。他分享自己對書法的觀點:“書以載道;書貴有法,書無定法;不以畫代書法;不以書法為求名得利的工具。”

  其中有一處在談到“名著改編和地方特色”時,很能體現(xiàn)馬識途的文藝觀:“寫四川人物事件的作品,不具有川味,那是不夠味的——假如不能說不夠格的話。川味并不是獵奇,而是要有四川人的氣質、風度、語言、情趣、幽默感、風俗習慣、山川景象,而且是典型化的。這樣就易于在藝術上異彩紛呈,在中國文藝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川劇、川曲、川歌、川舞,都是如此,川文、川影視也應如此。看看李劼人和沙汀的小說,看看電影《抓壯丁》,都是以川味取勝的。我想套用一句話:越有地方性就越有全國性。”

  關于青少年應該如何學好語文,馬識途建議:“仔細閱讀和背誦一些范文,多讀一些課外的讀物,還有多去和社會接觸。游覽名山大川,參加各種文化活動。”

  慕津鋒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征集編目部主任,副研究館員,專業(yè)從事有關作家手稿、書信等文物文獻資料的檔案征集與研究,并進行相關寫作。書中還收錄了慕津鋒撰寫“馬識途小傳”和“馬識途文學創(chuàng)作年表”。后者以年編的形式,梳理了馬識途從16歲出夔門時作《出峽》至今的文學創(chuàng)作概貌。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